首先,作為一個80后群體不認,90后群體不要的
單身
男孩紙(沒錯,就是89年的
),自然是沒法靠自己買那么大的房子的~這套房子是家里把二環(huán)邊的老房子賣了后買的,因為自己的公積金在老家還供著另一套房子,所以這套房子并不是樓主的名字
……在工作四年后報考川大CS研究生成功的樓主
正好最近沒啥事,所以裝修的重任就落到了自己肩上~
言歸正傳,這套房子的戶型其實相當?shù)钠孑猓倔w是一套66平米的小戶型,樓上由開發(fā)商修了一個三層的塔樓,連帶樓頂?shù)穆杜_,都是贈送的面積
。
塔樓
具體的整體裝修情況在后面的文章中會詳細給大家呈現(xiàn),今天重點給各位分享下中央空調和新風系統(tǒng)的選擇和安裝~
中央空調的選擇
品牌的話基本就是在日系的幾個品牌里選,大金LMX和PMX兩個系列比較老了,性價比并不高,VRV系列和三菱重工太貴裝不起
,所以最后就鎖定日立了。
網(wǎng)上找的排名,不知道真假
日立的中央空調目前主推的是兩個系列:EX pro系列和VAM系列,VAM系列又分為別墅機型VAM和躍層機型VAM mini。EX pro和VAM最大的區(qū)別是壓縮機,EX pro用的是大陸產(應該是海信)雙轉子壓縮機,而VAM系列用的是臺灣省產的渦旋式壓縮機(技術先進一代)。本來準備用EX pro系列省點錢的,但是在咨詢日立中國官方后得知EX pro系列的制冷劑揚程只有3.5米,不適合用于躍層,而VAM系列揚程可達到15米。所以最后只能加錢上了VAM mini
最后在定外機功率時又遇到了坑,因為如果全屋都做中央空調的話需要1拖5機型,那么要保證效果的話,外機就會超過6P,而超過6P的外機是需要380V三相電源的which開發(fā)商并沒有提供
。所以最后的方案就變成了5.6P(140)機型1拖4,四樓的房間單獨安裝掛機(四樓房間是預計用來做兒童房的,然而樓主連女票都沒有,這房間不知哪年才能用上,所以其實無所謂啦~
)。
新風系統(tǒng)的選擇
國內裝新風系統(tǒng),基本就是在松下和霍尼韋爾兩家里選。聽很多朋友說霍尼韋爾做工不行(我并沒有實際比較過)加上定空調這家也同時有松下的授權,所以最后就選擇了松下的新風系統(tǒng)。
既然決定裝新風,樓主個人建議還是盡量上帶全熱交換的機型(全熱交換的意思是可以同時交換溫度和濕度,另一種叫顯熱交換,只能交換溫度)一來有全熱交換可以讓家里更加舒適,二來是可以節(jié)省空調的運行費用。松下的全熱交換機型主要有粗效過濾系列,PMA系列和新出的智凈系列。另外還有與上述各系列主機可以搭配使用的靜電除塵箱。
各系列的區(qū)別與搭配
粗效過濾系列和PMA系列的差別在于有沒有HEPA過濾網(wǎng),也就是能不能過濾pm2.5的區(qū)別;智凈系列在PMA系列的基礎上升級主要有兩處,一是主機換裝了DC直流風扇,二是增加了室內空氣檢測、智能調節(jié)風量的功能。
下面就根據(jù)樓主自己的研究,分別說下各種搭配的優(yōu)劣
粗效過濾
:裝新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不受pm2.5的毒害,所以選擇粗效過濾的童鞋應該不會多~
粗效過濾+靜電除塵
:這個方案與單獨裝PMA機型的成本差不多,可以過濾掉97%左右的pm2.5,好處是不用換耗材,定期把除塵箱的過濾片拿出來洗就行了(此處有坑,后面說),缺點是除塵箱會產生臭氧污染。
單獨PMA
:HEPA濾網(wǎng)可以過濾掉99%以上的pm2.5,缺點是要定期換耗材(馬云家的濾網(wǎng)大概在200-300的樣子,能用3個月左右)
PMA+靜電除塵
:在基本去除所有pm2.5的情況下可以大大的延長濾網(wǎng)的使用壽命(大概一年一換就行),缺點一是臭氧污染問題,二就是成本問題。關于后一個缺點,前面已經說了,濾網(wǎng)大概在300塊錢左右,松下的靜電箱4500一臺,霍尼韋爾的靜電箱也要3000左右一臺。加上靜電箱后一年可以節(jié)省3個濾網(wǎng)的費用,也就是900元左右,那么如果用這種方案需要3-5年才能把靜電箱的成本賺回來。這里就涉及到上面說的坑了,也就是靜電箱的過濾片是需要經常拿出來洗的。讓我們先來看看過濾片長啥樣
仔細看最前面的金屬片之間,是不是有條很細的金屬絲?這個金屬絲是除塵的關鍵,而可惜的是,這條金屬絲和看起來一樣的脆弱,你在拆裝或者清洗的時候,稍不注意,就會弄斷它,這東西一斷,這個過濾片就廢了。而我并沒有找到單獨賣這個過濾片的商家。
智凈系列
:這個不多說了,錢多的上~
綜上,樓主最后是選擇了PMA系列,因為有四層樓,所以用了一臺250風量主機裝在二樓衣帽間供下兩層;一臺150風量主機裝在三樓衣帽間供上兩層。
新風系統(tǒng)的安裝
中央空調的安裝沒什么太多可以說的,只要是正規(guī)商家,大多數(shù)情況不會有什么坑。而新風系統(tǒng)就不一樣了,主機選好只是個開始,風道設計和安裝才是影響使用的最大因素,如果設計和安裝不過關的話,通風量達不到要求、噪音過大等等一系列問題就會接踵而來。樓主也是在大媽家和各論壇上惡補了幾天相關知識,總結了一些經驗,也并不敢說能完全避免被坑~
先看看商家提供的設計圖
一樓
空調外機位置已經變到二樓露臺上了,這里沒改。綠色的管是出風管道,紅色的是回風管道。紅色細線是空調的銅管,藍色的是空調內機。
二樓和三樓
綠色的是新風主機
四樓
新風風道的設計,個人理解主要就是要少拐彎,彎太多了,肯定就會影響風量~
下面是實際的安裝圖
風道用管:多聯(lián)的加厚PVC管道
墻上開孔
關于開孔的問題多說兩句,在墻上開孔的問題不大,需要注意的是管道通過承重梁的問題。我這個方案里需要過梁的地方不多,本來是打算用過梁器,但是這個小區(qū)房子的梁真的不是一般的高……而房子設計層高就只有2.9米,走地送風也不太現(xiàn)實,最后與物業(yè)協(xié)調的結果是可以在梁上開不超過梁高度三分之一的孔,并且不能傷到主鋼筋。商家經過測量和計算后,梁高度三分之一的直徑不會影響風量,開孔時也用了探測儀探測主鋼筋位置并避開,所以最后安裝時還算順利~在此還要提醒各位看官,梁不高的話請盡量用過梁器,戶型里梁太多的話請用地送風的方案,實在不行在開孔前請一定告知物業(yè)。為了大家的安全,
不要私自開孔,不要私自開孔,不要私自開孔。
大家來感受下我家梁的高度
那個長條型的金屬箱子是消音箱,可以一定程度減輕噪音,商家送了兩個給我,馬云家大概100多一個~
過梁后管道與梁之間的縫隙填充發(fā)泡劑;分支管道使用45度的三通接頭;出風口前面加裝風量調節(jié)閥(圖中右上那個把手一樣的地方)。風量調節(jié)閥的作用是限制出風的風速,在達到通風量要求的前提下,減輕風口的噪音。離主機近的開小些,離主機遠的開大些,保證各處出風量基本相同,避免遠處風口無風的情況。
新風主機
這里回風管彎得非常厲害,也是因為安裝空間有限,不得以為之。
管道拐彎的地方,用45度的接頭拐彎。紅色的管是空調的電源線
穿樓板而過的管道
各種45度接頭
空調內機與新風出風口
出風口空氣質量測試中
出風口風速測量與調節(jié)(風速2.45m/s)
保證每個風口風速一致
最遠端的一個出風口風速